老旧小区自治,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当家人”
老旧小区自治,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当家人”
师范小区作为教委自建的居民小区,见证了近三十年的城市居住变迁。该小区始建于1993年,1996年全面完成整体建设,共规划4栋住宅楼19个单元,现有住户170户,总人口418人。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建设成果,小区建筑为教委自建楼板房,因建设年代较早,未设立公共维修基金,长期使用后基础设施逐渐老化,公共设施维护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2023年,为破解小区管理难题、提升居住品质,师范小区管委会应需成立。管委会由社区工作人员与热心居民共同组成,管理小组成员经全体居民民主选举产生,这一组织架构既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引导作用,又充分尊重了居民的自治意愿,为小区事务管理搭建起规范高效的运作平台。
自管委会成立以来,小区以居民自治为核心,围绕环境改善、设施完善等民生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工作。2025年6月3日,管委会牵头制作了小区大门标识,醒目的标识不仅提升了小区的辨识度,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,让这个老旧小区有了更清晰的“身份名片”。
在小区建设与维护中,热心居民的积极参与成为温暖底色。居民曹玉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:2025年1月11日,面对降雪天气,他主动义务扫雪,及时清理了小区主干道与单元门口的积雪,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,用行动诠释了邻里互助的温情;2025年7月9日,他又发挥创意与技能,为小区设计并喷绘楼栋标识,清晰的编号与规范的标识系统,让居民生活、访客寻路更加便捷,也为小区管理注入了精细化元素。
从基础设施老化的客观现状,到居民自治组织的建立运行,再到邻里携手共建家园的实践,师范小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老旧小区在社区治理中的探索与进步。管委会的成立不仅有效回应了居民的生活需求,更激活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,形成了“人人参与、共建共享”的良好社区氛围。
未来,随着居民自治机制的不断完善,师范小区有望在公共设施更新、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,让这个承载着居民记忆与情感的家园焕发新的活力,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。